返回首页   >>   龙乡非遗焕新彩 文旅融合谱华章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齐头并进

龙乡非遗焕新彩 文旅融合谱华章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齐头并进
2025年07月25日 12:55:53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赤峰,这座镶嵌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文化明珠,既是“中华第一龙”玉龙的故乡,也是非遗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赤峰市以“非遗+”为引擎,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沉睡的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从玉龙沙湖畔的非遗工坊到红山文化旅游节的非遗盛宴,从巴林石雕的匠心传承到昭乌达民歌的悠扬传唱,赤峰正以非遗为笔,绘就一幅文旅融合的壮美画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相得益彰,奏响了新时代文化传承的最强音。

底蕴深厚:赤峰非遗的“家底”与传承

赤峰非遗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已构建起国家、自治区、市、旗县四级保护体系。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自治区级89项,市级233项,旗县级项目94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自治区级88人,市级311人,旗县(区)级传承人1308人。有23处非遗展示空间,13个市级以上非遗特色村镇,11个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草原风情”“梦泊山河”等5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1个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自治区级非遗研究基地——赤峰学院……这些珍贵的非遗资源,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赤峰大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保护得法:非遗根基被筑牢

赤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将其纳入全市文化发展战略。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协调机制和例会制度,构筑了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大格局。2019年,市财政拨付1000万元非遗奖励补助资金。2020年开始,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将市级传承人传习补助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同时,大力开展国家级农牧文化(赤峰)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创建工作,组织多方人员力量编制了《国家级农牧文化(赤峰)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规划纲要》,对赤峰地区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助力赤峰农牧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求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

在基础工作方面,赤峰市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大规模的非遗资源普查。采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影像记录等现代化手段,对全市非遗项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建档。截至目前,已建立非遗档案纸质版600多卷、电子版7000多份,采集音视频资料100多小时,拍摄图片资料1万多张,数据化资料容量达1TB。特别是对昭乌达民歌等濒危项目,实施了“抢救性记录工程”,为年事已高的传承人建立了完整的影像档案。

文旅融合:非遗为旅游注入“灵魂”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市积极探索“非遗+旅游”发展模式,让传统文化成为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场景营造、产品开发、线路设计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翁牛特旗玉龙沙湖景区是赤峰“非遗+旅游”的典范之作。在这里,蒙古风情园专门设置了非遗展示体验区,20多个非遗摊位沿游览路线分布,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长廊”。剪纸、木雕、刺绣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还能在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这种沉浸式体验模式正在全市推广。目前,赤峰已建成30个市级以上非遗工坊,13个“非遗在社区”试点,6个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些场所既是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也是旅游体验的特色节点。2023年,“红山遗梦非遗体验之旅”成功入选“全区非遗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学术研究:为非遗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近年来,赤峰市深入开展非遗学术研究,出版了《赤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蒙汉文双语版《昭乌达民歌》《赤峰民间故事》《赤峰民间剪纸》《昭乌达民歌论文集》《非遗赤峰——聆听史诗》以及《昭乌达民歌精品集萃》等非遗系列丛书和音像制品,填补了赤峰非遗理论研究工具书的空白,让民众能够全面地了解赤峰市非遗保护实践经验、理论探索和突出成就,为广大非遗从业者提供了一手的参考资料。

从玉龙沙湖的晨曦到红山脚下的灯火,从草原牧歌的悠扬到工匠铁锤的铿锵,赤峰非遗正以创新之姿融入时代脉搏。这里,每一件手工艺品都诉说着匠心,每一首民歌都回荡着历史,每一次体验都延续着文脉。走进赤峰,遇见非遗,便是遇见一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感受一个民族最深沉的情怀。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赤峰非遗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赤峰智慧、赤峰力量。(记者:王艳国)
[ 责任编辑:褚菲 ]

联系我们

地址:  内蒙古-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

电话: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

举报反馈: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邮箱:  cfxww2025@163.com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汉语广播总编室:  (0476)8881740

|

广播蒙语新闻部:  (0476)8364876

|

电视赤峰新闻:  (0476)8880229

|
13754065611

|

电视蒙语新闻:  (0476)8881768

|
8882513

|

直播生活:  (0476)8751890

|
8880826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260083

|

蒙ICP备2024018674号-3

|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听许可证号10532008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5120250001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