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启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来,我市瞄准单产这一关键变量,更多地向科技要产量。把玉米密植技术作为实施粮食产能提升主推技术,充分发挥滴灌技术水肥调控优势,以合理密植为增产核心、水肥精准调控为增产保障,综合施策提高单产水平,单产提升促进粮食逐年增长。
目前,我市落实玉米密植技术推广面积215.1万亩,带动完成120万亩良田、140万亩示范区,每亩增加保苗1000株以上,预计实现亩增产300斤以上。我市加强单产提升核心示范园区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先进成熟技术模式示范田。建设玉米密植核心示范区59个、核心示范面积8.69万亩,建设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核心示范区32个、核心示范面积3.55万亩。围绕优良品种筛选、种植密度梯度、水肥高效利用等开展试验示范,切实发挥单产提升技术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新品种、新技术精准应用是提升单产、大面积均衡增产的关键。我市大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无膜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产技术模式,突出“精准选种、整地、播种、管理、调控、防控、收获”7个关键技术,促进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
此外,我市以玉米单产提升为突破口,积极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研团队,全方位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应用开展巡回技术培训,盯紧重要农时节点下沉一线,指导农民科学生产、防灾减灾。根据我市山旱区耕地沟壑纵横生态类型多样特点,重点集成膜侧增密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为支撑全市粮油高效生产、解决残膜污染等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开展高产竞赛,营造“亮、晒、比、学、鉴、推”良好氛围。(记者:张绍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