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林西县新城子镇的晨光刚漫过山头,镇口的货运站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7吨装着杂粮杂豆的编织袋正被村民们接力搬上货车,村民李国民弓着腰递出绿豆袋时特意叮嘱:“这袋子装的是绿豆,皮薄别蹭破了。”车厢里的人踩着木板码货,脚步声与塑料摩擦声交织成晨曲,这批即将发往成都的杂粮,正开启它们的“出山之旅”。
这批“山货”能走出大山,靠的是硬碰硬的品质。新城子镇的黑钙土富含微量元素,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搭配“零化肥、零农药”的传统耕作,让杂粮自带“生态基因”。农户们顶着烈日人工除草,收获后蹲在院子里一颗颗挑拣瘪粒,自然晾晒的小米熬粥能结出三层米油,绿豆下锅半小时就酥软脱壳。“新城子杂粮口感好、品质优,首批试销就被抢空,这次专门增加了订单量,合作肯定能长久。”成都聚禾源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电话里难掩兴奋。
这份顺畅的合作得益于新城子镇搭建的“农户+合作社+企业”产销对接平台。镇政府积极牵线搭桥,通过新城子镇“富民为农”服务有限公司供销平台与成都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这一模式既解决了农户销售难题,又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消费者受益”的多赢局面。
“以前杂粮都是零散卖,价格上不去。现在通过新城子镇‘富民为农’服务有限公司统一销售,每斤比市场高出2角5分,而且销路也不用自己操心了。”种植户朱海军看着自家粮食装车,脸上洋溢着喜悦。
为了让“山货”走得稳、留得住口碑。新城子镇“富民为农”服务有限公司建立起从收购到配送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分管领导杜春华全程跟进每个环节:“从统一收购调度到组织农户集中送货,从严格质量验收到规范包装封袋,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我们得把好‘出山’前的最后一道关,要让客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咱们新城子杂粮的品质。”
晨光渐盛,货车鸣笛启程。这7吨杂粮杂豆不仅串起了新城子镇与成都的产销线,更让“生态种植”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未来,该镇将继续发挥优势,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物流体系,让更多大山里的好味道,走向全国各地,走得更远、更稳。(记者:南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