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林西县三产融合示范园区的内蒙古佰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管道中流淌着深褐色的糖蜜原料,全自动控制室正指挥着酵母生产线进行生产运营调试。这家改造升级过后从法国里尔工厂一脉相承的赤峰本土酵母生产工厂,在2024年末由法国乐斯福集团实现全资控股,乐斯福的“深度扎根”,成为我市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见证。
“选择赤峰,对于我们来说是产业逻辑与地域优势的双赢,不仅如此,赤峰市委、市政府对于乐斯福的项目给予了无限欢迎和极大支持。”乐斯福亚太区烘焙事业部总裁杜易桥在采访中坦言。
跨国迁徙的产业密码
世界上每三个面包,就有一个是使用乐斯福旗下的酵母。
“冷冻酵母(半干酵母)项目是乐斯福集团从全球市场、产品战略布局等角度考虑,在亚太地区近三年内实施的重要项目之一,其产品将直供日本、韩国高端烘焙市场。从而满足全球市场产能需求、优化地区产品结构。未来,乐斯福计划在内蒙古佰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2500万元建设一条6000吨/年冷冻酵母生产线,逐步分担乐斯福在法国里尔工厂该产线的全部产能。”杜易桥告诉记者。
这家年营业额达30亿欧元的百年企业,生产线的跨洋转移绝非偶然,为何最终选择落户赤峰?
在地理区位与气候条件上,林西县干燥低温的气候环境完美契合酵母发酵工艺需求。"空气湿度低、温度适宜,这是发酵行业的天然福地。"陪同参观的技术总监指着温控仪表解释。当然市场的辐射区域与交通条件也是厂区选址的重要因素。从赤峰到中国沈阳集中仓的物流路程短、成本低,企业的账本上,这条专攻北方以及东亚市场的生产线可以节省一大笔运费。
在乐斯福全球几十个生产基地的布局蓝图上,同等地域气候条件的可选地还有不少,但赤峰在产业上下游与保障支持方面具有更强大的优势:
原料稳供:糖蜜是酵母培育的重要培养基,厂房对面即是甜菜制糖厂,榨糖产生的糖蜜通过管道直供工厂酵母生产线。林西县通过精准种植补贴,推动甜菜种植面积从2022年5.6万亩跃升至2025年13.79万亩,原料保障能力提升146%。
电力升级:双回路供电工程9月投运,生产稳定性再提升;
资金活水:五年争取政策性补助七百多万元,助力企业技改与高新认证。
乐斯福集团切身感受到政府温度。自2020年并购佰惠生70%股权至2024年全资控股,企业产值稳步攀升,新生产线投产后,有望成为乐斯福亚太战略发展的关键支点。
制度创新破壁赋能
事实上,乐斯福只是我市良好营商环境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在中央控制室轻点屏幕,发酵罐的温控参数实时跳动。“去年还在为跨境设备迁移担忧,如今全流程审批只用了15天。”这得益于我市刀刃向内的改革:2024年,内蒙古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赤峰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进入自治区人大审议程序,2025年7月24日,该《条例》正式通过,《条例》将“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政策承诺刚性兑现”等条款纳入法律框架。同步构建的“1+N”政策体系,五年出台30余项制度,覆盖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融资等全链条。
服务再造提效能
政策生命力在于落实。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企业之家”,不仅是乐斯福,所有企业的都可以体验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金融服务专窗3小时完成2500万元技改贷款备案;
水电气暖联合报装实现“零材料提交、即时办理”;
高新企业认证辅导团队驻厂办公,助力企业快速通过复审......
我市在自治区16个“一件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全面推行3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办件量达9万余件。率先在全区推行“市域通办”,依托视频辅助系统,实现市县两级1.9万余事项线上无差别“云办理”。“政银合作”131个网点延伸服务触角,累计办件1.7万件。
随时随地办理,高效便捷及时,政务服务的持续优化改革让经营主体更加从容、营商环境更加舒适。
要素保障降本增效
要素保障是营商环境的“底层土壤”。在我市“助企行动”台账上,营商环境所带来的获得感具象为真金白银,以乐斯福为例:
用水成本直降40%,2023年食品加工区综合水价从9.8元/吨降至6元/吨,年节省成本超60万元;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五年累计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700万元,其中鲜酵母车间获补500万元;
跨境结算再提速,借助跨境人民币便利化试点,原料采购款结算时间缩短至24小时。
市政服务领域实施集成改革,设立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暖联合报装一件事”专区,企业水电价格根据企业类型决定。严格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落实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坚持把科技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人才引育多维推进,创新“事业编企业用”机制,建设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63家入驻企业形成服务集群,130个“社银合作”网点可办18项高频社保业务。
要素支持转化为发展动能。从市政接入的“一网协同”到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从人才引育的“多维施策”到政策落地的“穿透直达”,我市以系统思维破解要素制约,彰显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锐度。当要素保障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将越筑越牢。
开放沃土育产业雨林
良好的营商环境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发展活水。我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源泉,聚焦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持续推进高质量项目落地生花,给企业“用脚投票”的信心,持续优化的健全生态与扩大开放格局:
申报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推动蒙东物流加入东北多式联运联盟;
建立自治区首个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融入广阔平台也就意味着获得了更多关注,更多企业需求结合实际更需个性化定制。针对来赤企业,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各项办事流程、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加强外贸融资服务等,加强“包保服”工作,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服务,深入外贸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经济圈三个重点地区,成立重点地区驻点招商组,围绕重点产业链,探索“一个园区、一只基金、一个产业”的运营模式,推动项目落地。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仪。2025年1至6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3个,计划总投资373.1亿元,开工率83.1%,签约项目数量与开工率均居自治区首位。
“从合资到独资,决策效率显著提升。这里不仅具备产业优势,更拥有安心发展的软环境。”内蒙古佰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的心声,诠释了赤峰营商之变的核心价值。
一条生产线的迁徙轨迹,丈量着营商环境的进化维度。从服务再造到要素破障,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我市以持续的制度创新诠释“巢暖凤自来”的发展哲学。当法国百年酵母遇上内蒙古黄金甜菜,这场跨越八千公里的产业联姻,正发酵出开放型经济的新滋味。(记者:易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