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红色嘎查村巡礼》柴胡栏子村:柴胡栏子遭遇战发生地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红色嘎查村巡礼》柴胡栏子村:柴胡栏子遭遇战发生地
2025年07月23日 15:56:57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黎明时分的枪声,定格了1947年柴胡栏子村的悲壮瞬间。在松山区初头朗镇这片红色土地上,22位革命先烈用生命书写了忠诚与担当。如今,依托红色基因蝶变的柴胡栏子村,正以崭新面貌续写乡村振兴的答卷。今天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红色嘎查村巡礼》,让我们走进这座浸润着英雄热血的村庄。

胡栏子村位于松山区初头朗镇西15公里。时光追溯到1947年春,全国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党中央、中央军委要求冀察热辽分局配合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作战。为此,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在原热河省林西县城召开了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表会议。会后,冀东代表团返程途中,于5月20日傍晚宿营柴胡栏子村。当时,这个仅30多户的小山村,西距刚解放的围场100公里,东距国民党93军盘踞的赤峰45公里。代表团72人分散住进村里13户老乡家,负责护送的70多名骑兵连则驻在村东2.5公里处警戒。

5月20日晚,收复围场战斗中一部分漏歼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和9股土匪合流而成的千余人的队伍从围场方向经大碾子、丁家营子奔向初头朗,他们住在柴胡栏子村西30里外的和平营子、郭家营子一带,准备投奔驻赤峰的国民党军队。

5月21日早晨,冀东区党委常委、冀东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登上村东边的土炮台向周围查看,发现村西不远处有人马走来,他让哨兵去打探,听到的是2声枪响。李中权立刻返回刘万仓大院指挥作战,并让警卫班班长通知冀东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苏林燕和其他同志到这里集合。

我军72人对敌匪1000多人的遭遇战打响了。战斗一开始,敌人依托有利地形,凭借着机关枪、迫击炮等轻重武器和人多势众的优势,向村中发起猛烈进攻,半小时后敌人便控制了后山制高点和各个村口要道。我军70余人,只有警卫班9人和3、4个警卫员有长枪,其余都是短枪及仅有的几颗手榴弹,敌我力量悬殊。代表团及时命令警卫员田永存等6人突围去找骑兵连火速来救援,田永存等人拼命突出重围,赶到彩凤营子后,得知骑兵连已上了北山。他们又飞马追到北山,将情况告知骑兵连,得到骑兵连的答复却是“敌情不明,不好行动”后立即返回战地。

代表团也做过一边抵抗一边撤出柴胡栏子村的战斗预案,但因代表团成员散住在各户,人马、军用物资等一时很难集中,行动难以一致,同时还要打击先进村的敌人,所以局势演变成各自为战、自主还击的战斗场面。其中有三处大院打得最为激烈。

第一处是村东头的刘万仓大院,住在刘万仓大院的有李中权、王平民、胡里光、艾平等,全是军队中高级干部,另外还有14名警卫战士,苏林燕等4名干部也迅速集中到这个大院里。敌人总指挥发现这个大院人多、马匹多,是住有高级干部的重要院子,于是指挥后山制高点的敌人居高临下,架起机枪,疯狂向院内扫射,迫击炮弹不断地在院内爆炸,不一会儿传来胡里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噩耗,李中权和苏林燕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决定迅速销毁会议文件,密电码,其他同志也将所带物资烧毁砸碎,都做了背水一战、壮烈牺牲的准备。李中权、苏林燕等人退到后院五间过道房里,控制着门窗,敌人见无法攻入屋内,便扒房盖儿、挖墙洞。李中权果断提出突围,冲出一个算一个。大门打开后,王平民、苏林燕中弹牺牲。李中权往村东边跑,在右肘和前臂骨被打断、左背中弹的情况下,他依然带领着大家利用地形地物作掩护,向东飞跑。

第二处打得激烈的是王守印大院。这里住着王克如、冀光、陈东、田润芝和5名警卫员。由于敌人来得突然,他们未能到刘万仓大院集中。在王克如的指挥下,大家在东西屋和中间房屋从不同角度阻击敌人的进攻,战斗坚持了2个多小时,敌人见攻不进屋,便从房后上房顶挖洞,往屋内扔火把,院子前后都是敌人,无法冲出去。王克如、冀光决定宁死也不当俘虏,最后他们俩在危急情况下饮弹自殉。

第三处打得激烈的是李凤廷大院。敌人的机关枪连续扫射,掷弹筒不停地发射。警卫员李云清将人员集中到了3间正房里据守,这里视线开阔,火力辐射宽,便于坚持抵抗,他们沉着射击,打得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柴胡栏子村百姓遭受深重劫难,冀东代表团遭敌军攻击的严峻时刻,驻山嘴子、张胡子梁、三把火、大庙等地的我军骑兵部队听到枪声纷纷赶到柴胡栏子村救援。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敌军败退逃跑。

图片

1971年5月,为纪念在柴胡栏子遭遇战中牺牲的22名烈士,在柴胡栏子村修建了柴胡栏子烈士陵园。陵园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74.4平方米,烈士陵园由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烈士雕像和陈列室4部分组成。柴胡栏子烈士陵园现为自治区烈士纪念设施、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柴胡栏子村依托红色遗址致力建设红色美丽乡村。以红色基因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红色名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推动乡村生态建设朝着“绿色、和谐、可持续”方向发展、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新风尚、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红色资源带动集体经济,利用红色文化旅游带动设施农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让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 责任编辑:褚菲 ]

联系我们

地址:  内蒙古-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

电话: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

举报反馈: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邮箱:  cfxww2025@163.com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汉语广播总编室:  (0476)8881740

|

广播蒙语新闻部:  (0476)8364876

|

电视赤峰新闻:  (0476)8880229

|
13754065611

|

电视蒙语新闻:  (0476)8881768

|
8882513

|

直播生活:  (0476)8751890

|
8880826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260083

|

蒙ICP备2024018674号-3

|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听许可证号10532008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5120250001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