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道湾子镇,以六道湾子村为核心的万亩金丝蜜瓜产业园蔚为壮观,棚内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着湿度与光照。为蜜瓜生长创造了最佳条件。“我们这儿北部沙化、南部坡耕,过去种粮难丰收,现在却成了蜜瓜宝地!”技术负责人指着棚内新引进的“瑞库拉”甜瓜介绍,“这品种果肉软糯,口感清甜丝滑如冰激凌,而且抗病强、产量高,我们这的沙质土壤和充足光照非常契合它的生长需求。首批‘瑞库拉’预计8月初上市,接档头茬瓜。”
为让“瑞库拉”扎根,镇政府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农技员蹲点指导。从播种到采收,全程绿色管理。机械化育苗技术已广泛应用,自动播种机精确控制种子间距和深度,智能控制系统调节温室环境,培育出的幼苗健壮整齐,移栽后成活率高,育苗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为蜜瓜精准抢占市场先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种瓜大户张占军是产业升级的亲历者。作为蜜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他在400个冷棚、500亩土地上主攻备受欢迎的“牛美龙3号”金丝蜜瓜。“我种蜜瓜已经4年了,这瓜瓜形匀称、果肉细腻,一口下去软甜绵密,香汁满口,还会产生奇妙的混合香味,特别受欢迎。”张占军俯身轻抚瓜藤,自豪地说。在四道湾子镇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沙壤土的滋养下,加上全程蜜蜂授粉,产出的蜜瓜外观网纹精美,果肉糖度超17°,是国内网纹瓜中的极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市场,还走出了国门。
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规模发展,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为了提升蜜瓜的品质和产量,四道湾子镇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政府不光提供项目扶持、无偿技术指导、赊销化肥等优惠政策,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引导种植户签订单协议,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去年刚来时,厂房还是片空地,今年二期扩建完成,包装生产线从2条增到5条,光本地工人就招了120多个!”张占军站在新落成的车间里,指着忙碌的流水线笑意盈盈。作为去年首批“共富合伙人”,他的合作社从落地到盈利仅用8个月,今年主动提出扩建时,镇里第一时间协调了35亩建设用地,还帮着对接了占地手续,真正把忙帮到了心坎上。目前,四道湾子镇蜜瓜种植规模超8000亩,每年带动百余户农户投身种植,拉动临时就业3000余人次,成为助力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四道湾子镇还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以万亩金丝蜜瓜产业园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每到蜜瓜成熟的季节,产业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体验,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四道湾子镇金丝蜜瓜产业园是敖汉旗蜜瓜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根据气候和品种特性,敖汉旗蜜瓜种植科学划分为早、中、晚三个产区,形成了梯次成熟、错峰上市的格局。在早产区蜜瓜开始上市的同时,中产区和晚产区的也紧随其后,各种田间管护措施正“加紧跟上”。中产区蜜瓜多处于坐果期或幼果膨大初期,瓜农们正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晚产区则着重于植株健康生长,为后续开花坐果打下坚实基础。从经典“牛3蜜”的醇厚到新贵“瑞库拉”的丝滑,敖汉旗各地区正以错峰种植为弦,以科技与组织创新为弓,将一枚枚金丝蜜瓜射向广阔市场。
近年来,敖汉旗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敖汉旗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设施农业架起了高效与经济作物之间的桥梁。各乡镇按照“宜菜则菜、宜菌则菌、宜瓜则瓜、宜果则果”的原则,精心培育特色作物,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相当的特色蔬菜、果品、食用菌种植区。截至目前,已形成以萨力巴乡设施蔬菜产业园、四道湾子镇金丝蜜瓜产业园、贝子府镇食用菌产业园、金厂沟梁镇黑木耳产业园、玛尼罕乡葡萄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布局。全旗设施农业规模小区达到38个,新建改造设施农业510亩,设施农业产量达到11.57万吨。设施农业冷链物流、休闲采摘等也发展势头迅猛,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型稳步推进。
设施农业让荒沙地结出“金果子”,更让乡村振兴的“甜蜜曲”响彻北疆。每一颗蜜瓜的成长,都在诉说着:科技赋能土地,产业激活乡村,农民的丰收梦正化为共富路。敖汉旗将进一步寻找新发展机遇,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续写“一座棚”的产业发展新篇章,凝心聚力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敖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