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重点地区和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凭借科技赋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多方合作为支撑,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持续提升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盖度,有力推进了全市“三北”工程攻坚行动,为京津冀地区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屏障。
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全市各地坚守以水定绿、科学绿化的原则,遵循“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理念,科学恢复林草植被。各地大力推广使用抗旱、耐贫瘠、抗风沙的乡土树种草种,提高灌木比例,降低造林种草用水消耗。据了解,在今年的国债项目建设中,灌草建设占比高达97%,乔木造林仅占3%,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市在生态建设中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视和科学规划。
为保障“三北”工程建设成效,各地区因地制宜,全面推广应用苗木蘸根保湿、坐水覆膜、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显著提高了治沙造林成活率。同时,不断强化机械治沙措施,2024年以来,全市投入到治沙工程中的机械达307台套,190台套传统机械与117台套履带式开沟机、“北斗”植苗机等专用防沙治沙机械协同作业,有效提升了工程施工效率与精准度,让治沙工作更具效能。
此外,我市坚持多方合作,强化科技支撑,通过“产学研”结合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今年6月6日,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深度合作,在我市正式揭牌成立防护林工程与荒漠化防治内蒙古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将围绕沙地歼灭战的多项关键技术、沙地新质生产力开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以及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为防沙治沙提供强大的科技与智力保障。
在科技的有力支撑下,我市防沙治沙工作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防沙治沙和林草质量巩固提升304.74万亩,占两大沙地歼灭战攻坚行动2025年任务目标(300万亩)的101.58%,科技伟力正助力我市全力打好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记者:南丁 通讯员:刘忠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