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十大行动”进行时丨巴林右旗:“牧家乐”奏响草原“致富曲”

“十大行动”进行时丨巴林右旗:“牧家乐”奏响草原“致富曲”
2025年08月01日 17:28:12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盛夏的巴林右旗草原,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在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勿苏嘎查的金马驹草原民俗旅游区,洁白的蒙古包点缀其间,马头琴声悠扬,手把肉的香气随风飘散。来自江苏的游客顾心语正跟着牧民学习挤牛奶,她的孩子在一旁追逐着小羊羔,欢声笑语回荡在草原上。“早就向往大草原的生活,这次终于圆梦了!”顾心语兴奋地说,“这里的风景美,人热情,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这对于当地牧民来说,牧家乐带来的不仅是游客的欢声笑语,更是实实在在的收入。牧民斯琴图雅一家过去靠放牧为生,收入不稳定。自从开办牧家乐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一年能接待上千名游客,光是餐饮和住宿就能赚十几万元。”斯琴图雅笑着说,“再加上卖些奶制品和手工艺品,日子越过越红火。”

巴林右旗民委工作人员斯琴图亚告诉记者,近年来,旗里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国家民委定点帮扶资金,重点打造牧家乐项目,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全旗已建成5个牧家乐示范点,直接带动就业100多人,受益群众达1.3万人。斯琴图亚说,这些项目不仅让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54岁的哈斯格日乐是当地有名的刺绣能手,过去她的作品只能放在家里自用,如今却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一幅刺绣能卖到上千元,北京、上海等地的客人特别喜欢。”哈斯格日乐一边绣着“民族团结”图案,一边说。民俗旅游区负责人乌兰巴拉介绍,他们定期组织牧民培训,让更多人掌握传统技艺。62岁的马头琴手斯钦毕力格现在带徒弟、搞演出,月收入比过去翻了两番,传统文化成了牧民增收的新路子。

巴林右旗在发展牧家乐的同时,将生态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和优先原则。不仅为每顶蒙古包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引导游客源头减量,更把草场修复视为重中之重,通过围栏封育、轮牧休牧、人工补播等措施,定期开展退化草场治理。去年,全旗成功修复退化草场3000亩,在守护草原生态本底的同时,也为牧家乐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牧家乐不仅是一个旅游项目,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四季旅游产品,让草原永远美丽,让牧民们的‘金饭碗’端得更稳,让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巴林右旗文旅体局局长吴亚萍说。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蒙古包里传出欢快的歌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草原上,传统与现代交融,生态与产业共生,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于红璇 通讯员:丁丽丽)


[ 责任编辑:刘佳慧 ]

联系我们

地址:  内蒙古-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

电话: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

举报反馈: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邮箱:  cfxww2025@163.com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汉语广播总编室:  (0476)8881740

|

广播蒙语新闻部:  (0476)8364876

|

电视赤峰新闻:  (0476)8880229

|
13754065611

|

电视蒙语新闻:  (0476)8881768

|
8882513

|

直播生活:  (0476)8751890

|
8880826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260083

|

蒙ICP备2024018674号-3

|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听许可证号10532008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5120250001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