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对强降雨天气,松山区各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党员干部全员下沉一线,通过"拉网式"排查隐患、抢修电力设施、24小时值守备勤、转移安置群众等举措,用责任与行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27日,受上游强降雨影响,老哈河松山区太平地镇段水位持续上升。当日16时,赤峰市森林消防支队接令后紧急响应,108名消防指战员携抢险装备驰援,联合当地干部群众对风险堤段实施加固及围堤作业。王鑫 韩天翼摄
大庙镇全镇干部全员下沉一线
连日来,持续强降雨天气给大庙镇带来严峻汛情挑战,大庙镇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以“快部署、深一线、实举措”全力守护群众安全。
面对强降雨预警,大庙镇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召开防汛工作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汛工作,要求全镇领导干部全员下沉一线,深入包联村开展防汛工作。镇包村干部聚焦过水路面、桥梁、河道沟渠、老旧房屋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关键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每到一处,干部们都仔细查看水位变化、堤坝稳固性、排水通畅情况,对发现的低洼地段积水、沟渠堵塞等隐患当场协调处置。
连续强降雨导致小庙子村电力设施受损严重,小庙子村田营子组因高压线路被雨水冲毁陷入全面停电。小庙子村“两委”第一时间与国网松山区供电公司大庙中心供电营业所及大庙电工站取得联系,具备施工条件后,国网松山区供电公司大庙中心供电营业所及大庙电工站立即协调租赁了一台200千瓦大功率发电机,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安装设备、对接与调试线路,成功恢复了田营子组供电。
城子乡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近日,强降雨天气来袭,防汛备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松山区城子乡迅速激活应急响应机制,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以实打实的行动,全力以赴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为了应对强降雨天气,城子乡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备汛专题部署会,通过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片抓、村“两委”成员包点管、网格员包户联的四级责任体系,将防汛任务细化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群众参与抓的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格局,以责任闭环推动防汛工作落地见效,为全乡防汛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确保不留死角、不漏盲区,由水利、应急、村建等部门骨干组成专项排查队伍,对全乡范围内山洪险段、低洼易涝区、河道沟渠、设施农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提前做好群众转移预案,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清零”,从源头上降低汛期风险。
此外,城子乡党委、乡政府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雨情、汛情、险情信息“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同时,由乡干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组成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应急车辆和装备,实行24小时备勤,一旦发生险情,确保能够迅速集结、高效处置,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王府镇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近期,面对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王府镇党委、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织密防汛安全网,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王府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工作专题部署会,将防汛任务细化分解到岗到人,构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干部下沉抓、镇村力量协同抓”的责任体系。镇主要领导带头坚守防汛一线,实时统筹调度、研判汛情;各包片领导深入所包联村推进防汛工作,村“两委”成员与村组网格员分片巡逻值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格局,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在强降雨来临之前,王府镇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民群、公告栏等渠道广泛发布预警信息,让风险预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做到早预警、早防范。其间共发布预警信息150余条,发放张贴《致王府镇村民朋友的一封信》2000余份。镇村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制度,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准确上报。
与此同时,王府镇充分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备足雨衣、雨鞋、救生衣等防汛物资及钩机、铲车等抢险车辆,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各村组织力量对辖区河道堤防、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镇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带领镇村党员干部连夜奔赴嘎河沿线村庄,在夜色中排查险情,耐心劝导群众撤离,紧急调运机械消除风险,装运沙袋加固堤坝。
老府镇大汛当前的基层担当
7月27日凌晨两点,老府镇政府院内依旧灯火通明。自接上级水库泄洪预警后,镇应急抢修指挥部在紧急调度会上定下任务:必须确保辖区内各行政村的基本安全,如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群众全部转移。
在河堤旁,由镇干部、党员组成的突击队早已挥汗如雨。沉重的沙袋在他们肩头传递、垒砌,迅速筑成一道坚实的临时屏障。不远处,挖掘机轰鸣,在技术员精准指挥下,于河道狭窄处奋力清淤疏浚,为奔涌的洪水开辟通道。当发现连接两岸的桥基被激流冲刷,重型机械争分夺秒抢修出一条稳固的临时便道,保障了救援力量与物资的畅通。
经过几个小时连续奋战,324户低洼地带群众全部转移至集中安置点,200余头(只)畜禽得到妥善安置。党群同心筑起的防线,让这个汛期充满了温暖与力量。(记者: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