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大扁杏基地硕果盈枝,金黄的杏子压弯枝头,而藏在果肉里的饱满杏核,正成为这里实施“振兴乡村”行动的“硬核”动能。
作为全镇“九个一”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的特色产业核心,杏核以实打实的收益,让漫山杏树变成脱贫户的“摇钱树”,更解锁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杏福密码”。在老房身村,2300亩嫁接大扁杏与1400亩嫁接珍珠油杏连片成林,这几片杏林在村“两委”班子的精细管护下,成活率高达90%以上。自2023年进入盛果期以来,杏核便成了村民增收的“固定进项”:采摘后0.85元/斤的价格畅销市场,自行加工脱壳以后可达到4.5元/斤的好价钱。2025年,脱贫户仅靠杏核采收就能增收5000元,让“生态林”真正变成了“致富林”。
作为“九个一”生态工程的标杆,1.6万亩大扁杏嫁接基地今年迎来丰产,全镇杏核总产量达30万斤,营销额突破120万元。从老房身村的“一户一增收”到全镇的“万亩万担金”,宝日勿苏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护航、管护保障,让低产林地蜕变为“亩亩有收益”的产业基地。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杏核产业精准发力,既守住了生态底线,又拓宽了脱贫户的增收渠道,让“九个一”生态工程的硕果真正惠及群众。
从“九个一”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的全面推进到脱贫户稳定增收,宝日勿苏镇用杏核串起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路,让乡村振兴的图景在杏花飘香中愈发清晰。(记者:于红璇 通讯员:张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