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全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赛事,又是历届运动会中项目最多、形式最丰富的一届。为了做好大会承办工作,赤峰市坚定不移贯彻“绿色、节俭、高效”办赛方针,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筹备工作全程,确保将此次赛事办成生态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性强的体育盛会。
赤峰市科学统筹全市体育资源,依托公共体育场馆、健身场地及社会经营性场馆等现有设施,精准匹配竞赛需求,对所有选定的9个竞赛场地,采取“微改造”策略进行功能提升与优化,显著降低了土地资源消耗与建设成本。
遵循“能筹不借、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原则,相关部门多渠道保障赛事器材,做到精打细算,物尽其用,追求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通过精心编制预算,综合运用自筹、借用、租用、采购等多种方式保障赛事器材。据赤峰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任高新介绍:“在器材保障方面,累计节约资金逾160万元。高效自筹计算机30台、显示器29台、裁判桌椅700套等。创新构建区域共享机制,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在乌兰察布市大力支持下,成功借齐所需器材,仅此两项节约资金104万元。创新采用雇佣专业摄像师实时拍摄,仅投入0.3万元,资金节约率高达94%。”
节能优先,智慧赋能。为了确保赛事安全,优先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对赤峰体育一中心消防系统、防水系统等安全关键部位进行必要维修改造。全面推广绿色照明,将赤峰体育一中心、二中心体育馆及周边区域照明设施全部升级为LED节能灯具,创新采用太阳能LED灯具,实现能源自给;配置可移动、可回收的夹片式太阳能灯,满足赛时灵活照明需求,赛后回收再利用。综合节能率较改造前达到60%。
在实施改造提升项目过程中,同步服务赛事需求与赛后公益性开放,提升城市体育服务能级。赤峰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任高新介绍说:“在场馆监控系统升级中,创新部署86台太阳能智能网络双头摄像机,省去机房改造与复杂布线,仅投入11万元,较传统方案节约资金220万元,资金节约率高达95%,实现关键区域全覆盖,并具备低维护成本优势。充分利用既往赛事留存设备,同时采购22台通用性强、便携高效的大疆运动相机。”(记者:薛幼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