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元宝山区:大道通衢绘宏图 乡村振兴谱新篇

元宝山区:大道通衢绘宏图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5年07月27日 09:43:14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在元宝山区美丽河镇朝阳山设施农业园区,挖掘机、推土机、卡车往来忙碌,旧棚拆除与土地平整工作正紧张有序推进。美丽河镇设施农业虽起步较早,然而在全镇4270亩的设施农业版图中,超过50%的暖棚使用年限已逾20年,严重制约着产业升级的步伐,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

为打破这一发展困局,进一步激活产业协同的强大动能,切实带动富民增收,美丽河镇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将分散的设施农业、养殖基地、加工车间整合打造成S219省道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为镇域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党建引领,重构七村“产业拼图”

面对传统农业“碎片化”困局,美丽河镇以党建为纽带,将7个行政村的党组织拧成“红色引擎”,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整体统筹下,产业目标与定位非常清晰,除了后美丽河村朝阳山设施农业园区正稳步推进新改建项目外,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产业升级举措也在同步展开:四家村580亩的老旧棚区升级为智能温室种植基地,以科技之力赋能传统农业;公格营子村的60栋智能化高标准温室,精准锚定高附加值水果市场,力求在特色农业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前美丽河村则独具匠心,将经济作物种植园与亲子研学基地进行同步规划,巧妙融合农业与文旅产业,拓展产业发展新路径……

当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协同优势,S219省道沿线崛起的不只是产业带,更是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新型区域共同体。谈及为农户带来的便利与机遇,美丽河镇负责人信心满满:“以旧棚改造工程为例,改造后高标准棚舍能够实现集成温控、土壤检测、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加持,将大大提高单棚效益,农户通过自主经营或务工就业,户均增收可达3万—5万元,在自家土地上就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加工增值,激活“土特产”价值链

除了在规模种植领域实现资源要素的升级蝶变,美丽河镇在深加工领域也在精心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土特产变形记”。在美丽河村村委会前的展示架上,党总支书记张志权拿起两瓶包装精致的产品:琥珀色的文冠果油泛着光泽,翠绿的文冠叶茶散发着清香。他笑着介绍,村里千亩文冠果基地已构建从采摘到加工的产业链,每亩年产值稳定在3000元以上,与此同时注册了“文冠哈河”品牌,为深加工做准备,延链布局完成后,不仅能带动近百人就业,更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真正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在产品加工上发力做文章的不止前美丽河村。为百事、达利、好丽友等知名品牌提供产品供应的恒伟冷链储运公司,投资1.5亿元打造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一流的全粉生产线、包装线与配套仓储设施有序运转,让原本普通的马铃薯经深加工后身价倍增,年产值突破7000万元;在四家村联创示范工厂项目里,2000余吨蔬菜药材经过烘干脱水处理身价倍增……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是美丽河镇用实践写下的振兴公式:链条拓展+品牌附加值=乡村产业增值。

差异化养殖的“传统突围”

如果说规模种植和产品加工是美丽河镇在产业布局上的先手棋,那么差异化养殖则是为“小而散”的养殖模式注入发展动能的关键一步。新安屯村党支部书记李艳辉介绍说:“以前村民生猪养殖规模小且分散,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与温氏集团形成‘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后,企业统一提供畜禽苗、饲料、药物、技术服务及畜禽销售渠道,极大地保障了农户的生产经营利润,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据了解,新安屯村生猪基地以1.9万头的存栏量占据全镇82%的份额,温氏集团的“五统一”模式让农户告别了市场波动带来的焦虑。

“差异化养殖带动、中小场户跟进、延伸产业链条”是美丽河镇推动养殖业开启新模式的发展思路。绿水青山富硒蛋鸡养殖基地的25万羽蛋鸡年产蛋630万斤,凭借高端健康的标签成功打开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商超渠道,并通过提供高品质饲料带动周边养殖业发展;占地200亩的青山村千头肉牛养殖小区改扩建完成后,计划与草原福美公司联手,构建从饲草到餐桌的肉牛全产业链。当“小而散”的养殖模式转变为“专而精”,美丽河镇的传统养殖业在这场华丽转身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智慧矿山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智变”

作为因煤而建、因煤电而兴的元宝山区所辖乡镇之一,在科技飞速发展、新能源崛起的今天,如何处理煤矿等传统产业与新兴趋势的关系,成为美丽河镇亟待解决的课题。美丽河镇深刻认识到,转型并非抛弃传统产业,而是借助科技为其注入新的内核。基于这一思路,美丽河镇明确“一核(煤炭产业提质增效)、两翼(保温材料高端化、新兴煤炭产业突破)”的工业发展格局,重点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如今,德圣邺煤矿引入5G+智慧矿山系统,新增储量1927万吨,可实现年煤炭产出45万吨,安排就业300余人,销售收入超1.5亿元;德圣隆节能科技项目年产能突破100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为周边村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西六家煤炭交易市场变身为现代煤炭吞吐枢纽,为2500名村民创造了可持续的地租收益。这些“老树新枝”充分证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从运煤车道到共富通途,S219沿线的蜕变揭示着美丽河镇的“振兴密码”:在党建引领下进行产业生态重组,让土地孕育出“智慧农业”;借助科技实现加工增值,使“土特产”变身“金疙瘩”;通过差异化养殖破解同质化竞争,用智慧矿山重塑传统产业基因……当公路串联起传统与创新的图谱,乡村振兴的跃迁之路正越走越宽。(通讯员:苏燃 高文晶)


[ 责任编辑:徐驰 ]

联系我们

地址:  内蒙古-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

电话: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

举报反馈: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邮箱:  cfxww2025@163.com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汉语广播总编室:  (0476)8881740

|

广播蒙语新闻部:  (0476)8364876

|

电视赤峰新闻:  (0476)8880229

|
13754065611

|

电视蒙语新闻:  (0476)8881768

|
8882513

|

直播生活:  (0476)8751890

|
8880826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260083

|

蒙ICP备2024018674号-3

|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听许可证号10532008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5120250001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