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间,果香飘四野。走进林西县,漫山遍野的经济林硕果累累,林下中草药郁郁葱葱,深加工车间机器轰鸣,生态景区游客如织……这幅“空中有果、地下有药、林边有企、林里有游”的生动图景,正是林西县以林果产业为抓手,推动“强一产带二产促三产”融合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筑牢根基: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产业基底
林西县林地总面积301.91万亩、268.68万亩森林,47.37%的森林覆盖率为产业发展铺就了生态底色。近年来,当地持续发力经济林与林下经济,累计建成11.7万亩经济林、4.13万亩林下中草药基地、32万亩草牧场,为产业链延伸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种树能结果,林下能种药,收入翻了好几番。”新城子镇果农王大爷算起增收账,脸上满是笑意。如今,林西县的林果基地里,吉红123、锦绣海棠、沙果等20余种特色果品挂满枝头,林下芍药、苍术、黄芪等10余种道地中药材长势喜人,“树上结果、林下种药”的立体种植模式,让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出生机与价值。
链式升级:从“卖原料”到“产精品”的价值飞跃
“鲜果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只有深加工才能把‘好果子’变成‘金疙瘩’。”内蒙古喜农夫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生产线介绍。该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FD冻干技术,建成冻干、果脯果干、果浆三条生产线,可生产果脯、冻干果脆、NFC果汁等20余种产品,让不起眼的小果子摇身一变成为热销零食。
在赤峰市天拜山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研发车间,沙果、梨、沙棘等本地果品经过科学配比,化身“沙果遇上梨”等30余种特色饮品。2024年投入运行的果干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鲜果能力达5000余吨。
目前,林西县已引进3家果品深加工企业、3家林药初深加工企业,通过配备大型水果气调库、扩大林药基地等措施,推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落地,带动4.2万亩盛果期林果基地、5万余亩林药基地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融合发展:从“单一产业”到“多元生态”的业态创新
“既能采果子,又能游玩,周末带家人来这儿太值了。”在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游客李女士的赞叹道出了林西县产业融合的魅力。依托5300余亩林下中草药基地,当地每年举办林果赏花节、采摘节,让“林药+旅游”成为新亮点。
这只是林西县探索产业融合的一个缩影。金禾合作社在1000亩林药基地基础上,建起桔梗深加工车间,开发酱菜等药食同源产品;聚润合作社2000亩林药基地配套药材晾晒场、切片车间,今年新增的805亩林下中草药基地,年带动村民务工1000余人次。同时,“林草+旅游”模式持续发力,东山生态产业园(国家3A级)、福山生态旅游区(国家2A级)、老虎石沟特色林果小镇等景点串珠成链,“草原首驿,多彩林西”旅游名片吸引八方游客,“西游季”音乐季等活动更让县域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品牌赋能:从“养在深闺”到“走向世界”的市场跨越
“我们的沙果干拿到了南宁世界林产品博览会银奖,许多订单纷至沓来。”赤峰市天拜山饮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难掩自豪。林西县深知,优质产品需靠品牌“扬帆出海”,通过推广多元化品种、申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九佛山”野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优秀示范合作社”,“内蒙野果”鲜果品牌远销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天拜山”“喜农夫”“果农女”等品牌线上线下齐发力:喜农夫在全市布局8家实体店,天拜山与市内外商超深度对接,企业组团参加全国林产品博览会,让林西林果产品知名度与日俱增。2024年,全县果品深加工产值达3800万元,预计今年林果总产值将突破1.6亿元。
利益联结:从“企业盈利”到“农户增收”的共赢格局
在林西县三产融合产业园,冷储、加工、包装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高效运转。这里是当地投资建设的林果、林药深加工核心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市场+订单”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果农、林药农分享更多产业红利。
数据显示,林果产业带动当地长期固定就业岗位210余个,临时务工岗位4000余人次,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从昔日的生态屏障到如今的“致富宝库”,林西县以林果产业链升级为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空间,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篇章。(记者:南丁 通讯员:刘忠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