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家人们:
咱家要来qiě了知道不?
还有5天,咱们赤峰要迎来一场大喜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要在咱家门口开幕了!这是全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赛事,而本届又是历届运动会中项目最多、形式最丰富的一届。全区12个盟市组团参加,运动员、领队、教练员、裁判员将达到2600人,开幕式现场人数将达到3万人。这是自治区的大事、赤峰的要事,也是咱们家门口的喜事,更是赤峰向全区、全国乃至世界传递城市精神、彰显咱们的文明魅力的重要机会。
我们要怎么待客支qiě?
先想想这些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清晨的早市,卖油条的大姐热情帮游客指路,还顺手给人家多加一勺豆腐脑;公交站前,穿校服的孩子弯腰捡起被风吹落的饮料瓶;外地游客拉着行李箱举着手机迷茫时,操着“赤峰味儿”普通话的大哥主动询问:“咋啦哥们儿,需要帮忙不?”
这些平凡的瞬间,藏着咱赤峰最动人的模样。我们每个赤峰人眼底的笑意、伸出的双手,就是这座城市最美的“说明书”。
这一次,让我们把“家里事”做到满分——
遇见问路的朋友,咱就是“人肉导航”,多说一句“前面路口右拐有家老字号对夹,值得尝尝!”
看到拎着行李的客人,搭把手按个电梯,就像帮自家亲戚搬年货一样自然。
出租车师傅,遇到坐车的游客,耐心说清楚:"这边是博物馆,红山文化值得一看。"
夜市摊主多备几道特色菜,给拍照的游客让个镜头,笑呵呵来一句“咱们赤峰的地道锅包肉,拍完趁热吃!”
遇到不同民族的朋友,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让包容成为最美的风景。
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音乐声调小点,给邻居们一个安静的夜晚。
看比赛的市民们,提前到场不迟到,手机静音不吵闹,为所有运动员都鼓劲儿叫好。
进出场馆人多拥挤,主动让一让,让客人先走,在自家门口看比赛,咱不着急。
这一次,让全世界记住赤峰的“不一样”——
出租车师傅的收音机里,不妨放段马头琴或者长调,给客人讲讲“乌兰牧骑为啥是草原上的红色轻骑兵”。
社区广场舞阿姨们,不妨顺便教游客跳个简单的安代舞步,让他们带走“会跳舞的赤峰记忆”。
年轻人发朋友圈时,不妨带上“相约玉龙故里 建设亮丽北疆”的话题,让赛场的摔跤手、小摊的手工艺人、街边的民谣歌手,成为刷屏的“新网红”。
当运动员们踏上赛场时,他们听到最震撼的加油声,一定来自看台上素不相识的赤峰老乡;当记者镜头扫过街头,最打动人心的画面,可能就是你家楼下水果店老板,给环卫工递上的一碗解暑绿豆汤。
咱们赤峰人啊,从来不会说漂亮话,但骨子里透着实诚劲儿。这次,就让全区兄弟姐妹看看:什么是“老哈河畔的敞亮”,什么是“红山脚下的热忱”!
办好一次赛,打响一座城。当我们看见公园的大爷给外地游客比划着讲“中华第一龙”出土的故事,眉飞色舞的样子就像在夸自家孙子。这样的赤峰,谁能不爱?
赤峰市融媒体中心小编
(和大家一样爱着这座城的普通人)
2025年7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