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赤峰热”凭什么领跑全国?——记富龙集团从技术突围到行业标杆的创新实践

“赤峰热”凭什么领跑全国?——记富龙集团从技术突围到行业标杆的创新实践
2025年07月21日 09:29:28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在我市,富龙集团可谓家喻户晓,这不仅因为它有着50年的悠久发展史,更在于它肩负着“保障6323.69万㎡供热面积、服务49.72万户热用户和10.8万户燃气用户”的民生重任,是全市公用服务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

近年来,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浩荡浪潮,富龙集团面临着运营资金短缺、煤炭市场紧张、长距离供热技术发展等一系列难题,同时还需应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双碳”目标、供热方式改变、低品位能源利用等时代背景下的行业挑战。

在重重压力之下,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发展理念成为富龙集团破局求变的关键。

这一理念不仅深植于企业发展的脉络肌理,更转化为实打实的成果——2019年至今,富龙集团先后四次被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评为“能效领跑者”,用行业权威印证了“创新者行远”的发展之道。

上世纪80年代,调试热网微机监控系统

数十载孜孜以求,以持续创新锻造技术内核

提到科技创新,就不得不提到一段历经近40年的合作佳话——富龙集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的双向奔赴,堪称科技创新路上的典范。

1987年,江亿院士及其团队在赤峰研究开发集中供热网计算机控制系统,富龙集团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双方携手研制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热网计算机检测、分析和调控系统。1998年,江亿院士凭借此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后多年,富龙集团与江亿院士及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聚焦工程应用与研发,广泛开展技术服务与创新,积极探索北方及全国供热事业的发展新路,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企的康庄大道。

富龙集团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供热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供热运行技术和集中供热体系处于行业前列。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团队在江亿院士带领下,成功实施了远联钢铁厂工业余热利用项目,为我市清洁取暖和工业余热利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配合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共同对呼和浩特、包头等10个城市热源、热网实施供热调研,填补了自治区城镇供热数据调研和清洁取暖发展研究的空缺;圆满完成济南热电、大庆热力等5项外省市供热规划、改造项目……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需求呈现“增量扩张+存量改造”的双重特征。如何提升供热系统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成为现代城市和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我市也不例外。

2019年10月,江亿院士向赤峰市政府作了关于《赤峰中心城区低品位余热供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步研究的报告》,指出我市供热产业所面临的瓶颈,提出了应用大温差供热技术实现我市发展低碳供热的可行性路径。2021年6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正式审议批准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广应用大温差供热技术,我市供热迎来了向低碳低耗转型的新时期。

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引领行业变革,叫响国内供热领域的赤峰名号

内蒙古富龙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富龙集团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大温差供热技术的研发工作。

那么,何为大温差供热技术?

“简单说就是让热水在供热过程中释放更多热量的技术。咱们先假设一个场景——冬天家里暖气热,是因为热电厂或钢铁厂的工业余热通过管道输送到家里的暖气片,热水散发热量后变凉,再流回热源重新加热,以此循环往复。过去的供热系统,热水从热源出来时可能是90℃,到用户家里走一遍再流回去还有60℃,这意味着热水只降温了30℃,热量没有充分利用。而大温差技术,就是想办法让热水多降温。比如让出来的热水还是90℃,但流回去时降到30℃,这样一次循环就降温60℃,放出的热量比原来多了一倍。更多的热量就意味着更大的供热面积。”富龙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庆伟解释道。

从提出概念到终端产品投产,大温差供热技术历经8年研发、6代更迭,终获成功。

在实验生产车间,富龙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豪指着一台测试中的楼宇吸收式换热器告诉记者:“这就是大温差技术的终端产品,机组的整体高度已从首台样机的5.1米降低至最新一代的3.2米,具有省时省地、舒适度更高、换热技术更先进等显著特点,实现了供热效率与节能减排的双重突破。”

2023年,该技术迎来了专家组评定:应用楼宇吸收式换热器相比于传统换热站在同等流量下能够提升管网36%的供热能力,相比传统热电联产每百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年节约标煤0.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0.81万吨、颗粒物0.52吨、二氧化硫1.83吨、氮氧化物2.61吨。

此项技术获得了核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5项,先后获得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清华大学供热节能最佳案例奖等多个奖项。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动下,我市中心城区已累计实现大温差供热面积800余万平方米,其中应用富龙集团生产的楼宇吸收式换热器热力站43座,安装机组79台,供热面积109.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大温差供热设备已在我市实现3个采暖期的稳定运行,供热效果和节能指标符合预期,热源紧缺、高耗供热的局面已初见缓解,承德市、呼和浩特市也已实现应用案例,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要战略意义的供热技术革新惠及了千家万户,也叫响了国内供热行业的赤峰名号。

2020年,内蒙古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全链条创新发力,人才矩阵托举绿色未来

在位于红山区西城小区的海关换热站,富龙热力公司调度室副主任王晓刚正和同事进行常规巡检,他们随身携带的庭院管网平衡调节仪引起了记者注意。

王晓刚一边展示一边介绍:“庭院管网是供热系统的末端,未进行调节时,支线前端用户供热超量,末端用户用热需求却难以满足。为解决这一矛盾,公司技术人员利用等比失调的原理,发明创造出庭院管网平衡调节仪,有效解决了楼栋间水平失调的问题,并经3代改进使调节过程更加稳定。”据悉,仅此一项专利技术,平均每年就能节省约3000万元。

像这样的发明创造、工作妙招,在富龙集团还有很多,并且实现了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比如通过智慧供热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让每一份热量都用在“刀刃上”;比如依托节能技术改造降低管网热损,让能源浪费无处遁形……

这些创新不仅直接转化为运营成本的降低,更让“绿色供热”从理念落地为可量化的能效优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科技创新的内核驱动力,在于强大而可持续的人才梯队。富龙集团深谙此道,以多元引才、系统育才的立体化人才战略,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高层次人才引育上靶向发力:一方面“刚性引进”清华大学博士方豪,以核心人才突破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柔性牵手”清华大学副教授谢晓云团队,借外部智库赋能创新。针对专业技术岗位需求,创新采用“事业编制企业用”模式,精准吸纳7名骨干人才。

——在本土化人才培育上校企合作:与赤峰学院联合打造“4+3+3”合作办学模式,定向培养供热供燃气实用型技术人才200余人,其中80余名毕业生已扎根富龙,成为一线技术岗位的生力军。

“我们不仅要‘筑巢引凤’,更要培育扎根本土的‘永久牌’技术骨干。”集团副总经理左河涛介绍,集团已获得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格,并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了“引进-培养-应用”的人才培育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江亿院士出席赤峰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24-2025学年教学研讨会

供热管线里流的是热水,更是民心;创新账本上算的是能耗,更是未来。正如富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温相生所言:“富龙集团走过的50年,是与城市共生、与民生同行的50年,更是在创新路上不断爬坡过坎的50年。面对千家万户对温暖的期盼,富龙集团不会停下脚步,将继续把实验室建在供热一线,用更多像庭院管网平衡调节仪这样的‘小发明’、大温差供热技术这样的‘硬突破’,把节能降耗做深做实,把低碳供热走稳走宽,为自治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赤峰市公用事业绿色升级贡献富龙力量。”

[ 责任编辑:褚菲 ]

联系我们

地址:  内蒙古-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

电话: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

举报反馈: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邮箱:  cfxww2025@163.com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汉语广播总编室:  (0476)8881740

|

广播蒙语新闻部:  (0476)8364876

|

电视赤峰新闻:  (0476)8880229

|
13754065611

|

电视蒙语新闻:  (0476)8881768

|
8882513

|

直播生活:  (0476)8751890

|
8880826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260083

|

蒙ICP备2024018674号-3

|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听许可证号10532008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5120250001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