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松山区打造校企园合作新模式

松山区打造校企园合作新模式
2025年03月24日 07:58:27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松山区通过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园区联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三方合力,通过共建岗位专班、共育技能人才、共享资源成果,形成了“校企园”多方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园中建厂厂中办学

作为一名赤峰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的高三学生,小胡几乎每天都要来到内蒙古天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幕文化)。与大多数人想象不同的是,天幕文化的办公室其实是小胡的另一个课堂。

“我们公司主要经营文艺创作、电影摄制、广告制作、摄像及视频制作服务等内容,而我其实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公司法人,另一个则是小胡和他同学们的老师。”天幕文化负责人鲍海龙向记者介绍,在赤峰市中关村信息谷的牵线搭桥之下,公司与赤峰信息职业技术学校达成校企合作,而合作模式总结下来,就是专班培养、双师执教、项目教学。

“我们与企业合作,相关专业的教学班级以企业岗位命名,形成‘企业岗位专班’,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赤峰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刘建国介绍,为了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深度融合,松山区政府在赤峰信息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分别无偿提供4000平方米和1200平方米的写字楼及厂房,用于学校建设实践中心。学校购置生产型设备,建立项目制作室和生产车间,将相关专业的三年级毕业班师生整体搬入园区,实现“园中建厂、厂中办学”的创新模式。

通过与园区企业合作,学校将企业生产车间和项目制作室共建为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入园实训,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松山区政府还牵头成立了由园区管委会、学校、中关村信息谷、工信局及龙头企业组成的“校企园”一体化工作小组,协调推进校企园协同发展,形成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双师执教项目教学

“所谓的‘双师执教’,其实是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项目重构为教学项目,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刘建国告诉记者,为此,学校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支付课时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天幕文化为例,除去鲍海龙外,公司还有多名业务骨干也是学生们的兼职教师。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还能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解决校内实习工位不足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生产项目,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对于“双师执教”,鲍海龙则感触颇多。“学校教师擅长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企业技术人员则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两者结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在鲍海龙看来,企业技术人员能够将行业最新技术、工艺和方法带入课堂,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同步,避免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

此外,在日常教学中,鲍海龙经常将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引入教学,让学生们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快掌握岗位技能,提升实践能力,还能够提前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和文化氛围,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适应期,增强就业竞争力。

多校联合集成服务

“校企园共建联合体理事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实现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就业的全过程管理。”赤峰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洋介绍说,引入数创企业入驻,构建“校企共建、校企共管、校企共育”的双元育人模式。学生入学后即进入“企业岗位专班”,与合作企业签订培养协议,成为企业“准员工”,以“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接受定班、定岗、定课程的培养。

与赤峰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只是“产学园”合作的一个缩影。在中关村信息谷的积极推动下,行业龙头企业与赤峰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赤峰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共建教育实训基地,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核心主题,持续引入科技企业落户赤峰。多家中职中专与高职院校签订“中高职贯通培养协议”,实施“3+2”五年制和“3+3”六年制联合培养机制,确保技能与知识学习的连续性。这种贯通式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升学和发展空间。通过搭建人才、市场、就业、科研、投资等集成服务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发展。

多方协同培育人才

刘洋认为,校企园多方协同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比如去年8月23日,在赤峰举办的‘创新中国行—2024智能制造与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上,小米集团、上海武创大智、珍岛信息技术(上海)、深圳市铠硕达等16家科技企业,分别与赤峰工业学院、赤峰信息职业学校签署了‘新一代智能硬件产教融合项目’与‘数字经济产教融合项目’,签约项目涵盖智能硬件、教育装备、数字经济等内容。”刘洋介绍说,此举每年可向社会输出数字创意、媒体运营、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等产业人才1200名,为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产教融合模式,赤峰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也得到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已有530名学生参与代工项目制作,完成了动画片《QQ炫舞》、网大电影《钢铁流火》、网剧《一只贾小蝶》等136个商业项目,学生年度获得岗位薪酬共计56万余元。”刘建国介绍说,通过此模式,学生们成绩斐然,2019级动画专业学生孙佳琦等四人荣获自治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学生刘丹阳获人社部“技能雏鹰”奖学金。此外,还有多名学生在自治区级和市级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21个奖项。(记者:王鑫)

[ 责任编辑:徐驰 ]

联系我们

地址:  内蒙古-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

电话: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

举报反馈:  0476-8273916

|
0476-8273929    

  邮箱:  cfxww2025@163.com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汉语广播总编室:  (0476)8881740

|

广播蒙语新闻部:  (0476)8364876

|

电视赤峰新闻:  (0476)8880229

|
13754065611

|

电视蒙语新闻:  (0476)8881768

|
8882513

|

直播生活:  (0476)8751890

|
8880826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260083

|

蒙ICP备2024018674号-3

|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听许可证号10532008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5120250001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