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矿产资源基本情况:赤峰市地跨兴蒙造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构造域,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资源潜力,形成了北部“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少郎河流域铜铅锌银钼多金属成矿带”、南部“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铁铜多金属成矿带”3条重要成矿带,是全国唯一一个被命名为“有色金属之乡”的地级市。叶腊石、硅石、萤石、膨润土、玄武岩等特色非金属矿产在各旗县区皆有分布。全市现已发现矿种86个、矿床1600余处,已探明氧化锂260万吨、远景储量500万吨,铅780万吨、锌1448万吨、铜232万吨、钨11.3万吨、锡44万吨、钼50万吨、金282吨、银4.41万吨、煤23亿吨、铁矿石5.64亿吨。其中,铜、铅、锌、金、银、钨、硒矿资源储量占全区30%以上,锡、铷、镉、叶腊石、萤石资源储量占全区60%以上,锂、铼资源储量占全区90%以上,矿产资源远景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万亿元。这里有世界最大的锂云母型锂矿、亚洲最大的硬岩型锂矿、长江以北最大的单体锡矿—维拉斯托特大型锂多金属矿,亚洲最大的银矿—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黄河以北最大的铁锡共存矿床—黄岗铁锡矿,华北地区最大的钨多金属矿床—白土营子钨多金属矿,长江以北最大的铅锌矿—白音诺尔铅锌矿等一大批重要金属矿床。
那咱赤峰找矿突破行动到底要咋干?
赤峰市高度重视矿业发展,已经把矿业经济作为赤峰市工业发展的底盘,并写在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2月,出台了《赤峰市矿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8个方面、24项具体措施,为了将意见落实落细,2024年12月又接连印发了《2025年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赤峰市支持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等文件,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矿业经济发展,维护企业的切身利益。2025年赤峰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十大行动,其中之一便是找矿突破行动,按照“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出影响”的总体思路,采取“优选出让一批、推进转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探矿增储一批、复工达产一批、关闭退出一批”有效措施,坚持探矿增储、上项目、扩产能、优布局、延链条、创品牌,全力为全市矿业经济二次振兴和工业倍增提供重要支撑,努力实现探、采、选、冶、加全产业链一体化绿色发展。
按照“资源保障、冶炼集群、精深加工、全链发展”的路径,推动矿产资源产业全链条发展。重点围绕铜、铅锌、钨钼锡等优势有色金属资源,构建锂基、铝基、冶金、化工、氢能5条千亿级产业链条,加快开发维拉斯托特大型锂多金属矿、敖汉白土营子钨多金属矿、黄岗铁锡矿、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等大型矿床,积极引进下游加工企业和项目,进一步推动初级原材料向先进复合材料和高端消费品转变、粗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迈进。为夯实“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力打造中国“绿色锂都”、“北方锡都”提供坚强保障,让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到2027年底矿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
说了这么久,一起来看看工作成效吧!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丰硕。2024年,全市新增金属量为金3吨、银1000吨、铜3万吨、铅5万吨、锌50万吨、氧化锂100万吨、锡2万吨、萤石100万吨,金、银、铜、铅、锌等矿种已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规划找矿目标。其中,沈阳地调中心出库实施国家地勘项目4个,投入资金2750万元,双尖子山—敖仑花铜锡多金属矿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圈定两条穿厚分别为2m和3m的铜矿体,品位分别为0.43%和0.21%。入库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53个,预算经费2.4亿元,出库实施21个,投入资金1亿元,勘查面积2723.55平方公里,预计可提供进一步勘查矿产地29处。2024年,自然资源部印发的《自然资源部关于支持内蒙古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自然资函〔2024〕224号),已将我市列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地质调查试点地区,已组织地勘单位圈定社会资金参与基础地质调查优质靶区4个,面积3800平方公里,目前项目已公示,4个项目投入经费预算3168.86万元。吴福元院士团队对赤峰市北部锡、锂、铍、钨等“三稀”矿产进行了考察,认为锂、锡、钨、铍等矿种潜力大,拟开展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赤峰市政府合作,充分挖掘成矿潜力,为国家提供紧缺战略性矿种资源保障。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持续升温。2024年各级勘查投入资金7.16亿元,其中国家地勘基金2750万元、自治区地勘基金1亿元、社会资金5.88亿元。围绕基础地质调查圈定的优势区块,持续加大矿业权投放力度。2024年全市已完成市场化出让矿业权20宗(其中,探矿权16宗、采矿权4宗)、同比增长850%,累计出让收益4亿元,主要涉及金、银、铅、叶腊石、脉石英、建筑用砂等矿种。协议出让深部勘查矿业权90宗。
重点矿业项目手续办理有序推进。2023年确定的31个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6个重点推进项目中,阿旗劳家沟钼矿、右旗永安矿业马场铅锌矿、敖汉旗白土营子钨多金属矿、敖汉旗八家锌多金属矿、宋家湾子银锌矿等5个项目已取得采矿证,克旗维拉斯托锂矿预计3月底前取得采矿证。10个整合项目整合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7个整合区的整合主体已完成整合范围内部分已有矿权收购,2个整合主体通过市场化出让、协议出让(夹缝)方式取得空白区资源。14个旗县区重点项目中,阿旗巴彦包勒格区银多金属矿、哈布特盖铅锌矿、双龙矿业蛇纹石矿,克旗转心湖锡铜矿等4家矿山已取得采矿许可证;左旗双尖子山银矿已取得土地预审和立项核准手续;喀旗王爷府镇砬子沟矿区整合区、宁城县西泉铁矿整合区已完成现有矿业权收购;赤峰向阳煤业已完成股东增资入股工作;喀旗金蟾矿业技改及地质勘查项目已开工。
成功召开两次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2023年10月,我市召开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暨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赤峰专场和呼和浩特专场,邀请各位院士、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为赤峰市矿业发展谋篇布局、把关定向,深入研究赤峰地区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向区内外推介了我市资源禀赋和优势。会上,市政府与中国地质大学、国家地调局沈阳地调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黄金、中国有色等知名矿企签订总投资430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峰会的召开为我市矿业高质量发展统一了思想、提振了士气、凝聚了共识。2024年12月,为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研究赤峰地区成矿规律,展示我市找矿新成果,推出招商引资重点区块,我市再次召开了赤峰市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会议上分区、分矿种研究了赤峰地区成矿规律,展示了过去一年找矿新成果,指导重点成矿区域下一步找矿方向。发布了《赤峰市支持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赤峰市2025年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了一批拟出让的勘查区块和意向合作的矿业权。会议中,市政府分别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下一步矿业经济发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绿色矿业矿山建设取得成效。通过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建、社会监督的绿色矿业发展机制,立足矿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设定绿色矿山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分类施策,合同管理,有序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从发挥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引领到全市全面推进,持续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探索实现了资源利用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综合效益大,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化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全市现有42家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其中国家级13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1个。
那下一步咱咋干?
争取和落实好重大科技项目。预计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基金项目投入金额达4亿元以上。一是积极配合落实毛景文院士团队主导的深地国家重大专项“大兴安岭地区重大地质事件与锡多金属成矿”项目,该项目是对我市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开展综合研究,国家投入项目经费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超过2亿元。二是积极谋划赤峰南部黄金“华北板块北缘金成矿系统与资源预测”、“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铬资源富集规律研究与靶区优选”两个深地国家重大专项,配合牵头单位争取在今年上半年进入深地国家重大专项指南并立项、落地赤峰。三是进一步争取国家地调局沈阳中心、油气中心勘查项目,对重点区域和重点矿种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勘查资金3500万元。四是推动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实施,我市拟出库实施项目16个,涉及资金8015万元;协调推进2021至2024年出库实施的36个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结题,跟进做好7个已结题项目市场化出让,实现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的有效转化。五是承接好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地质调查试点工作,配合自治区选定的4个区域地质调查优选靶区开展工作,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落地实施。
积极建立工作站。持续拓宽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地调局沈阳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渠道,市政府将在赤峰市自然资源局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赤峰地区工作站,为科研和找矿单位的所有院士、专家、学者提供优质服务,搭建校(院所)、政、企交流平台,畅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渠道,提升矿业经济科技支撑力,提高找矿成功率。
落实好“六个一批”工作。一是加大矿业权投放力度,根据全市近年来取得的找矿成果,确定20处战略性矿产和我市优势矿产资源区块,设置探矿权并完成市场化出让。二是加快推进探转采手续办理,推动克旗维拉斯托锂矿等44个项目取得采矿证。三是有序推进矿业权整合,推动全市22个整合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加大生产矿山深部外围探矿力度,鼓励敖仑花钼矿、白音诺尔铅锌矿、黄岗铁矿等老矿山,按照“就矿找矿”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工作,努力实现增储上产。2025年全市预计新增金属量为金16吨、银4000吨、铜24万吨、铅24万吨、锌240万吨、氧化锂200万吨、锡3万吨、萤石1200万吨、钼13万吨。五是联合相关部门和旗县区政府,共同推动林西边家大院铅锌矿、水头萤石矿等64家停产矿山企业复工复产。六是到2025年底,对未达到最低开采规模且保有资源储量不能满足技改扩能要求的小型矿山,由旗县区政府有序关闭退出。
扎实推进矿山修复治理。一是全面完成历史遗留和无责任主体矿山图斑地质环境治理,自然资源部下发历史遗留矿山图斑437个,已完成治理401个,剩余36个图斑已列入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治理并验收。组织各旗县区对辖区内剩余历史遗留矿山进行排查摸底,通过申报自治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完成遗留问题治理。二是加大在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严格要求在期矿山企业足额计提治理基金,完成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计划书编制、公示和执行工作;扎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三是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强化绿色矿山技术评估和动态监管,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督促矿山企业严格落实矿山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推动建成入库绿色矿山6家。
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我市矿业经济发展中来,到赤峰市投资兴业,共同推动我市更快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记者:王丽超)




